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

《梁皇寶懺》(二)第一卷:1.皈依三寶2.斷疑3.懺悔

《梁皇寶懺》的第一卷有三品:第一皈依三寶,第二斷疑,第三懺悔





















 



名相解釋



   



一、皈依三寶



(一).皈:皈投


(二)依:依靠


(三)三寶:佛寶、法寶、僧寶


※皈依三寶:以佛、法、僧三寶為依,跟著三寶學習。



首先要皈依三寶,就是依著三寶來修學佛法



二、斷疑



(一)斷除


(二)疑惑


斷疑:斷除對佛法的疑惑、不信任。



1.為何要斷疑:因對佛法有惑,自然會依著做而產生許多障礙,無法得到佛法的真正利益,因此必須斷疑,斷疑後才會對佛法有真正的認識,生起正確的信心


2.那要斷什麼疑?


1)明白因緣果報之理。


2)要努力斷疑生信,精進修行。


3)不斷別人善根與修道因緣。



三、懺悔



1.懺:為梵語 ksama(懺摩)之略譯,請求他人忍罪


2.悔:為追悔、悔過,即追悔過去之罪,而於佛、菩薩、師長、大眾面前告白道歉;期達滅罪之目。


※懺悔:也就是請求他人原諒自己的過錯,並不再犯



先懺除往昔所造諸惡業,使自己具有清淨心,然後發起勇猛向上心,精進修學佛法



 
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H&D啟示

從梁皇懺的第一卷這三品的次第,真的很符合我們學佛的次


1.學佛首先就是要「註冊」-皈依三寶,皈依三寶,生活照舊,也不一定要吃素,只 是心裡有個目標,有個依靠


2.「皈依」之後要「斷疑」:斷疑生信,對佛法有信心,以佛法為人生的準則


3.「斷疑」後「懺悔」:斷除對佛法的疑惑,對佛法生起信心,也知道要懺悔,懺悔自己往昔曾經起過不好的念頭、行為,乃至有意或無意中去傷害到別人,至心來懺悔,洗滌身心的污垢,也讓自己身心清淨,用清淨的心來接受佛法、修學佛法



1 則留言:

  1. 第五卷中的這一段感受很深,也感慨良多!
    解怨釋結第三
    又復六親一切眷屬。皆是我等三世怨根。一切怨對皆從親起。若無有親亦無有怨。若能離親即是離怨。
    何以故爾。若各異處遠隔他鄉。如是二人終不得起怨恨之心。得起怨恨皆由親近。以三毒根自相觸惱。以觸惱故多起恨心。
    所以親戚眷屬亟生責望。或父母責望於子。或子責望父母。兄弟姊妹一切皆然。更相責望。更相嫌恨。小不適意便生瞋怒。
    若有財寶親戚競求。貧窮之日初無憂念。又得者愈以為少。愈得愈為不足。百求百得不以為恩。一不稱心便增忿憾。是則人懷惡念遂起異心。故結讎連禍世世無窮。
    推此而言。三世怨對實非他人。皆是我等親緣眷屬。當知眷屬即是怨聚。豈不人人慇懃悔過。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    等從無始有識神已來至于今日。於經生父母歷劫親緣姑姨伯叔內外眷屬。以三毒根起十惡業。或以不知。或以不信。以無明故起諸怨結。於父母眷屬乃至六道亦有怨對。如是等罪無量無邊。今日懺悔。願乞除滅。
    又復無始已來至于今日。或以瞋恚。或以貪愛。或以愚癡。從三毒根造種種罪。如是罪惡無量無邊。慚愧懺悔願乞捨施。又復無始已來至于今日。或為田業。或為舍宅。或為錢財。起怨對業。於眷屬中備加殺害。如是種種不可具說。所起怨對無有罷期。今日慚愧發露懺悔。
    願父母六親一切眷屬。以慈悲心受我懺悔。一切捨施無復恨想。乃至盜竊邪婬妄語。五逆十惡無不備作。妄想顛倒攀緣諸境造一切罪。如是等罪無量無邊。或於父母。或於兄弟姊妹。或於姑姨伯叔眷屬。乃至有識神已來至于今日。於六親邊。起如是等罪因。苦果受對劫數怨結多少。唯有十方一切諸佛大地菩薩。盡知盡見。如諸佛菩薩所知所見。罪量多少怨對劫數。於未來世方受對者。(某甲)等今日慚顏哽慟銜悲自責。改往修來不敢復作。唯願父母親緣眷屬。以柔軟心調和心樂善心歡喜心守護心。等如來心受(某甲)等今日懺悔。一切捨施無怨親想。
    又願父母親緣一切眷屬。若有怨對在六道中者。亦願六道一切眾生。同共捨施。三世怨結一時俱盡。從今已去至于道場。永離三途絕四趣苦。一切和合猶如水乳。一切無礙等如虛空。永為法親慈悲眷屬。各各修習無量智慧。具足成就一切功德。勇猛精進不休不息。行菩薩道無有疲倦。等諸佛心。同諸佛願。得佛三密。具五分身。究竟無上菩提成等正覺。
    [版主回覆08/12/2010 09:30:17]是阿,是親也是怨,是怨也是親,所以佛陀才要我們「怨親平等」!
    此生沒了,未來還得續,願此生與眾生都結好緣,不再造新惡緣
     

    回覆刪除

謝謝您的留言~ H&D會儘快閱讀您的留言,如果要以電郵回覆,請按下留言板的右下方「通知我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