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

成功大學(六)-光復校區2-小東門&小西門

*首先看到的是"小東門"遺址


小東門歷史簡介

臺灣府城在清雍正三年(西元1735年)修築木柵城時,小東門段的範圍為:正東倚龍山寺,設大東門,"木柵由大東門向北,延續到右營廳後,轉東北到小東門,再向正北走,靠近城守營即為大北門。故小東門的城段,即介於大東門城與大北門城之間的兩段。

清雍正13年(西元1735年),福建總督郝玉麟在城外種植刺竹17983叢作為藩籬,此時的府城仍為木柵。

清乾隆四十年(西元1775年)知府蔣元樞在舊木柵內另建木城,並添建小西門。

乾隆53年(西元1788年),知府楊廷理就原有東南北三面的城址,改建為土城。西面部分因面臨臺江內海,故退縮150餘丈,由於城垣曲直形如半月,叉面向臺江,所以稱府城如 「半月沈江」之勢。此時的小東門段已是土垣的結構物。

同治元年(西元1862年)與同治十三年(西元1874年),臺郡發生了大地震與暴風雨,土造城垣因禁不住風雨和地震的摧殘,損毀嚴重,幸經官紳合力搶修,得以完固。

日據時代,因都市發展的需要,城垣被迫拆毀。

民國四年,小東門及其旁側的城垣也難逃拆除的厄運,僅存在勝利路上,北起小東路長約200公尺,南止於大學路,長約65公尺的城垣殘段隱藏在茂密的樹林下。

民國55年,成功大學收購光復營區校地時,為建造校園圍牆,拆除了南段城垣。(本文取材自台南市政府文化局)


*日時的小東門簡介石碑



*65公尺左右的城垣殘段隱藏在樹林下



*這是府城現存較完整的老城垣



*老樹根攀緣於城垣上



*旁邊竟是小西門, 令人疑惑,為何東門與西門在一起呢?

原來是於民國57年因西門路與府前路拓寬,將交叉點的「小西門」拆遷來此與小東門作伴

*小西門的城門



*小西門的匾額



*擺放著清同治及道光年間鑄造之兩尊古銅砲

 後面的城土用帆布包起來,可能怕風吹日曬雨淋破壞古蹟吧



*城門左側嵌有清道光28年欽示:「農商兵販往來,不許兵役勒索 特示」



看完小東門與小西門遺址再往前走

~待續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謝謝您的留言~ H&D會儘快閱讀您的留言,如果要以電郵回覆,請按下留言板的右下方「通知我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