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家古厝真的值得參觀
裏面有許多的寶
彷彿進入了博物館一般
丁家的故事
清道光5年(1825)鹿港丁協源十八世先祖丁樸實,攜四子克家,自泉州陳埭鄉江頭村渡海來台,初期經營雜貨業,後來發展為船頭行,與大陸通商,從事貨物買賣,並於鹿港創立「協源號」商行。
清同治、光緒年間,丁克家事業有成後,非常重視子弟的教育,清光緒6年(1880)其六子丁壽泉進士及第。
光緒十九年(1893年),由於丁家家族人口眾多,遂於五福街買下店屋三座,經過修建後,七位兄弟抽籤決定,由三房、五房和六房搬到新居,,稱為「新協源」,即今「進士第」,而舊宅則稱為「舊協源」。
丁克家第六子丁壽泉(醴澄)於光緒三年一路考上貢士,結果考殿試的時候,因受地方人口分配名額的限制,因而甲上無名。丁壽泉並未回台,而於泉州老家苦讀,光緒6年(1880),順利於三年一輪的殿試,考上進士,並獲皇上敕廣東即用知縣。因家中經商並未上任,後掌教於彰化白沙書院,擔任院長。
白沙書院就是「私塾書院」,位於彰化孔廟旁
*丁家古厝右廂廊有陳列「掌教白沙書院」,「賜進士出身」執事牌
*清朝科舉制度
中國科舉制度是中國歷史上考試選拔官員的一種基本制度。
淵源于漢朝,創始于隋朝,確立於唐朝,完備于宋朝,興盛於明、清兩朝,廢除於清朝末年,歷經隋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。
根據史書記載,從隋朝大業元年(西元605)的進士科算起到光緒三十一年(西元1905)正式廢除,整整綿延存在了1300年
*科舉考試
按明清科舉制度,讀書人考取縣學者,為“秀才”
秀才通過每3年一次的“鄉試”,取中者為“舉人”
舉人即為國家承認的具備官員資格的人,享受國家俸祿
舉人再進一步參加每3年一次在北京中央政府禮部舉行的“會試”,取中者即為“貢士”
貢士到宮中參加皇帝親自主持的“殿試”,取中者即成為“進士”
在清朝,前十名進士的考卷呈皇帝御覽
皇帝拔出前三名作一甲(一等),賜“進士及第”
其餘7人為二甲(二等),賜“進士出身”
其他進士為三甲(三等),賜“同進士出身”
清朝皇帝往往將一、二甲及三甲名列前茅者送到翰林院,狀元任翰林院修撰,榜眼、探花任編修,其他進士任檢討、庶吉士或負責教導皇子的詹事府官員。
因此,入翰林意味□更加出類拔萃,實屬鳳毛麟角。庶吉士猶如今天的研究生,每屆一般揀選8、9人,由侍讀、侍講為其授課,學習滿文、詩賦,學習期間國家給生活補貼。入翰林的進士們3年見習期滿,謂之“散館”。“
散館”前,皇帝親自主持考試,大考翰(林)詹(士),優勝者可能授予侍郎(副部長)、內閣學士等職,留在朝中為官,而放外任的,也常有被任命為知府的
真的是「十年寒窗無人知,一舉成名天下問」
*抬進士的轎子
*丁壽泉進士乘坐的轎子
*喜氣洋洋的花轎-新娘結婚坐的,只是真的很小,真的塞得下人嗎?何況還得鳳冠霞披
前面兩桶應該是嫁妝
*奶媽坐的-新娘的娘媽也陪嫁過去
*媒婆坐的轎子-裝有女兒紅
*新郎、新娘終於見面囉
這間擺放的古早的家具,像不可缺的嫁妝-裁縫車
*丁家古厝也有紀念章可蓋
~待續
鹿港古蹟之旅(一)-鹿港民俗文化館
鹿港古蹟之旅(二)-丁家進士古厝1
鹿港古蹟之旅(三)-丁家進士古厝2
鹿港古蹟之旅(四)-丁家進士古厝3
鹿港古蹟之旅(五)-甕牆
鹿港古蹟之旅(六)-九曲巷、十宜樓、意樓、興安宮
鹿港古蹟之旅(七)-鹿港龍山寺1-山門、廟埕、五門殿
鹿港古蹟之旅(八)-鹿港龍山寺修復竣工典禮2
鹿港古蹟之旅(九)-鹿港龍山寺3-戲亭、中亭、拜亭
鹿港古蹟之旅(十)-鹿港龍山寺4-正殿
鹿港古蹟之旅(十一)-鹿港龍山寺5-後埕、後殿、後院
鹿港古蹟之旅(十二)-摸乳巷、金門館
鹿港古蹟之旅(十三)-後車巷、 隘門、石敢當、桂花巷人文茶館、餓鬼埕
鹿港古蹟之旅(十四)-鹿港車站、中山老街的老房子
鹿港古蹟之旅(十五)-鹿港古市街1
鹿港古蹟之旅(十六)-鹿港古市街2
鹿港古蹟之旅(十七)-鹿港古市街3
鹿港古蹟之旅(十八)-選購小盆栽
鹿港古蹟之旅(十九)-鹿港天后宮-煙火秀
鹿港古蹟之旅(二十)-鹿港天后宮2
鹿港古蹟之旅(二十一)-鹿港天后宮3
鹿港古蹟之旅(二十二)-鹿港特色店舖
鹿港古蹟之旅(二十三)-鹿港八景
鹿港素食館-林明堂素食麵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謝謝您的留言~ H&D會儘快閱讀您的留言,如果要以電郵回覆,請按下留言板的右下方「通知我」。